中乐图鉴 - 历史遗存 - 京韵竹迹——楼庄东京胡收藏鉴赏(六):赵济羹用琴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网友:wenzhuchengyin 评论于 2015-10-20 02:35:21
琴顶部无竹节封盖,那是故意为之,应该有个活动的顶盖,可能遗失了。早期的京胡有这样的做法,里面形成一个小盒子可以放琴码的。
网友:老梦 评论于 2010-05-24 10:11:13
非常珍贵的资料。本人曾采访过北京的一位京胡收藏者,他现在也制作京胡,叫刘厚宗。他称当年常去北京宣武区赵继羹家学琴,直到赵去世。以下是我当初采访刘厚宗的文字,其中提到他当年与赵继羹学琴的一些事情。
厚宗琴事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而京胡作为京剧中重要的伴奏乐器之一,同样也令热爱京剧的人们着迷。不久前,我在丰台区草桥某小区采访了一位既会演奏京胡又收藏京胡、制作京胡的人,他叫刘厚宗。
50多岁的刘厚宗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其父解放前就在大兴黄村京剧演出社担任京胡伴奏。受父亲的熏陶,他的哥哥也会拉京胡。在刘厚宗儿时的记忆里,他们家有许多把京胡。
向名师学琴
1967年,14岁的刘厚宗开始接触京胡。后来,他又拜著名琴师赵喇嘛为师。提起赵喇嘛,上年纪的人可能都知道,他是著名谭派传人谭富英的琴师。赵喇嘛是艺名,他本名叫赵继羮。从上个世纪20年代起,赵就一直为谭富英操琴,他左手拉琴的绝活在梨园界没有第二个,被称为“胡琴怪人”。新中国成立前,赵喇嘛随谭富英、裘盛戎去上海演出,从此便留在了上海,直到1969年他才回到北京。刘厚宗在赵喇嘛回到北京后,曾向这位著名的琴师学习过几年京胡。刘厚宗能向“胡琴怪人”学习京胡是哪般原因?原因很简单,因为赵喇嘛是厚宗的姑夫。
每周两次,刘厚宗从郊区骑车到居住在宣武区南横街的赵喇嘛家里练琴,这种状况持续到1974年11月赵喇嘛谢世为止。
1973年,刘厚宗经朋友介绍,认识了著名琴师燕守平。“燕守平是因拉现代京剧‘杜鹃山’而闻名的琴师,认识他之后,我的琴艺大长。”刘厚宗说。
看来,刘厚宗很有琴缘,因为京胡,使他与老一辈及当代著名琴师都建立起一种密切的师生关系,这不仅提高了他拉琴的技艺,也对他鉴别京胡品质的优劣以及后来的收藏都有很大的帮助。盲目性减少了,收藏的起点自然要比不会拉琴的人高出许多。
刘厚宗收藏京胡始于1969年。那年,他去菜市口,在信托商店看上了一把标价15元的京胡,刘厚宗咬咬牙把它买了下来,当时他每月的工资才11元!1974年,刘厚宗通过风雷京剧团的琴师孙雪临认识了著名京胡制作师李运志,从此他的京胡收藏才逐渐丰富起来。
刘厚宗称,他手里的京胡几乎全出自李运志之手。
独一无二的“皇冠罗汉”
1999年,刘厚宗用一把名为“一线天”的名琴从朋友处换来一根罗汉竹担子,这根担子的头部长着一块东西,就像一个皇冠的样子,经过李运志妙手加工成京胡后,有人给它起名“皇冠罗汉”。2000年,战友京剧团的京胡演奏家迟彦春将此琴借去在人民剧场拉了整场的“雄信反唐”,之后给该琴以很高的评价。通常一把京胡拉到半场后就会跑调,需要琴师调弦,而这把琴自始至终没有跑调,十分上手。一次迟彦春带着这把“皇冠罗汉”到香港演出,一爱好京剧的港商欲出高价将其买走,迟彦春打电话征求刘厚宗的意见,刘厚宗回答:出多高的价钱都不能出手。
“全花二簧”
一般的二胡仅有三四两重,而刘厚宗的“全花二簧”每把都有八两重。刘厚宗有三把全花二簧琴,因为金黄的担子上布满了褐色的花斑,且琴是为拉二簧而定制,故美其名曰“全花二簧”。漂亮的外观再配以正宗的音色它的身价自然不菲。一些著名的琴师都想自认为不错的琴换全花二簧,刘厚宗始终没有答应,但朋友如果演出需要,他也舍得借给他们。1993 年,燕守平曾借刘厚宗的全花二簧到台湾演出,台湾一位票友看上了全花二簧,欲用500美金换之,从中不难看出,咱行家眼里,全花二簧真成了人见人爱的“尤物”了。
赵喇嘛的琴弓子
刘厚宗手里还有著名琴师赵喇嘛送给他的琴弓子。弓子一侧早已被磨成了扁平状。弓子本身身价不高,但因这是赵喇嘛几十年为谭富英操琴所使用的琴弓,它的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早已超过它本身的价值。刘厚宗说曾有人想用新弓子换走这把老弓,刘厚宗拒绝了,因为这是他的老师,也是他姑夫留给他的一个念想。这支弓子里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呢?端详这支经历过漫长舞台岁月的老弓子,刘厚宗一个人常常陷入一种遐想。
刘厚宗痴迷于京胡收藏,他说有时候得到一根满意的琴担子,他会爱不释手,有时睡着了,手里还紧紧攥着它。
刘厚宗说,他收藏的京胡稳定在20多把,“如果有了特别好的,就把不太满意的淘汰掉,剩下的全是精品。”
李运志知道刘厚宗乐于收藏,每当南方的竹材商来送竹料时,他便邀刘厚宗一起验看货色,让他挑一些好的材料留下来。几年前,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栏目还专程到刘厚宗家里拍摄了他的收藏专题片并播出。
获得收藏资格证书
刘厚宗痴迷京胡收藏,故他想方设法淘换名家的精品京胡。如今,刘厚宗的藏品里又增加了许多出自名家之手的胡琴,其中不乏杨宝忠、史善朋、马良正等制琴名家的胡琴。2006年,刘厚宗参加了中国戏曲学会天津分会等四家单位举办的全国收藏界京胡评比,结果他带去参展的五六把精品琴十分抢眼,赢得了评委和京胡爱好者、收藏者的一致称赞。评比结束后,刘厚宗获得了组委会给他颁发的收藏资格证书,北方地区只有他一人获此殊荣。
如今,刘厚宗已不满足于仅仅收藏乐器了,也开始涉猎京胡的制作了。他高兴地告诉我,现在他制作的京胡已经被许多专业演奏家看好,著名京胡演奏家迟彦春、周志强等人手里已经有刘厚宗制作的精品京胡了。刘厚宗制琴有一个优势,一是手中有很多出自名家之手的琴,见得多了,他对京胡的尺寸、制作工艺烂熟于心,再一个优势是他会演奏京胡,因此对京胡音色的好坏能够把握。
在收藏与制作两个领域,刘厚宗尽情徜徉其间,他感到自己的生活充实而丰富。
我的联系邮箱是:jjmnk@126.com
您的签名: 验证码: